NY∕T 2163.1-2016 盲蝽测报技术规范 第1部分:棉花(农业)
ID: |
67B21FBAD8FB462285A2F9B3BB6DAE35 |
文件大小(MB): |
1.25 |
页数: |
15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1-12-26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,B 15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盲蜡测报技术规范,第1 部分:棉花,NY/ T 2163.1-2016,代替NY/T 2163-2012,Rules for forecast technology of mirid bugs一,Part 1: Cotton,2016-10- 26 发布2017 - 04 - 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163. 1-2016,目Ij ~,NY / T 2163(( 盲蜡测报技术规范》分为4 个部分:,一一第l 部分:棉花;,一一第2 部分: 果树;,一一第3 部分: 茶树;,一←第4 部分: 茵稽,本部分为NY / T 2163 的第l 部分,本部分按照GB/ T 1. 1-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部分代替NY/ T 2163-2012 (( 棉盲蜡测报技术规范》。与NY/ T 2163-2012 相比,除编辑性修,改外,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,-一一补充了全国统一的盲蜡发生程度分级指标;,增加了各棉区盲蜡发生代次的具体时间;,一←增加了各棉区灯诱中各种盲蜡灯具波长;,一一增加了成虫性剂和色板诱测方法;,一一删除了春季棉田外二代卵量系统调查;,一一大田普查由原来的每代两次减为一次,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 姜玉英、陆宴辉、曾娟、刘杰、夏冰,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,Y j T 2163- 2012 0,I,NY/ T 2163. 1-2016,盲蜡测报技术规范第1 部分:棉花,1 范围,本部分规定了棉田盲蜡发生程度分级指标、成虫诱测、春季棉田外系统调查、棉田系统调查、棉田大,田普查、预测预报方法、数据汇总和,本部分适用于全国各棉区,2 术语和定义,2. 1,(J akov\ev) ],(Goeze) ] 、,区主要有,盲蜡,2. 3,新被,棉花幼,以二至四代,级)、偏轻发生(2,级别,4 成虫诱测,4. 1 设置地点,lineolatus,升为5 级,即轻发生(1,指标见表1 ,平均百株虫盘< Z),头,在常年适宜盲蜡发生的连片棉田,分别设置灯诱、性诱或色诱因,各田块面积不小于1 000 m2 0 各,地依当地条件选择1 种~2 种工具,每年固定进行调查,NY/ T 2163. 1-2016,4. 2 诱测方法,4. 2. 1 止丁i秀,各棉区依据当地优势盲蜡种类确定一种波长的灯管〈见表A.口,设置1 台20 W 灯具,要求其四周,100 m 范围内没有高大建筑物、高大树木和强光源。灯管下端离地面1. 5 m ,每年更换一次新的灯管,诱测时间5 月l 日至9 月3 0 日,每日调查灯下盲蜡种类和数量,结果记人盲蜡灯诱记载表(见表B.l) ,4. 2. 2 性诱,各棉区依据当地优势盲蜡种类确定性诱剂种类(见表A. 2) 。一块田放置3 个桶形诱捕器,沿植株,行放置,每个相距5 0 m ,兼顾田块中间和田边(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 m); 放置高度,棉花苗期和蕾期,100 cm高,花铃期高出棉花冠层15 cm 。诱芯每月(西北内陆棉区20 d) 更换一次。诱测时间棉花定苗或,移栽至9 月30 日,每日调查诱捕器中盲蜡数量,结果记人盲蜡性诱记载表(见表B. 2) ,4. 2. 3 色板诱集,绿盲蜡和中黑盲蜡可选择其偏好的绿色或黄色色板诱测。每块田挂置3 块色板(规格为40 cm X,24 cm) , t主意兼顾田边和田块中间;色板与地面垂直挂置,色板高于棉花植株顶部10 cm 。诱测时间为棉,花定苗或移栽至9 月30 日。3 d 调查一次,记录每块色板上诱捕到的盲蜡种类及其数量,及时更换新,板。结果记人盲蜡色诱记载表(见表B. 3) ,5 春季棉田外系统调查,5. 1 调查时间,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,调查时间自越冬卵孵化始期开始,至一代成虫高峰期结束, 一般为4 月,上旬至5 月中旬; 西北内陆棉区,自牧草盲蜡越冬成虫始见、首宿盲蜡和绿盲蜡越冬卵孵化始期开始,至,一代成虫高峰期结束, 一般为3 月中旬至5 月底。5 d 调查一次,晴天选择10 : 00 前或16:00 后调查,阴天可全天调查,尽量避开大风天气,5. 2 调查地点,果棉混作区,调查棉田附近的果园和杂草; 牧棉混作区,调查棉田附近的茵宿和杂草;粮棉混作区,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调查上茬棉田附近的杂草,长江流域棉区调查蚕豆、蔬菜、小麦和杂草。每种,寄主固定2 块田或2 个果园,5. 3 调查方法,5. 3. 1 目测法,适于果园调查。调查时一般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。枣、葡萄、苹果、桃、梨、樱桃等果树,每点调查2,株,每株选取5 个嫩芽或新梢,快速目测盲蜡若虫种类、数量和若虫龄期,折百芽或百梢虫量,计算各虫,态虫量所占比率,5. 3. 2 拍打法,适于小麦、蚕豆和茵稽等密植植物。采用随机5 点取样, 每点拍10 盆。将4 0 cm X 30 cm 的白资盆,(有条件的底部放粘板)放置于地面或倾斜放置于植株中下部,用力拍打植株中上部,对落入盆内的盲蜡,若虫和成虫进行快速分类、分龄计数,折百盆虫量,计算各虫态虫量所占比率,5. 3. 3 扫网法,适于杂草、蚕豆、小麦和盲宿等植株柔软的植物。用捕虫网(直径3 3cm ,网口至网底长80 cm ,杆长,1 m) 的网口置于植株冠层或叶层中上部,选择2 点,每点进行S 形扫网计为1 网,每点向前扫25 网,记,录捕虫网内盲蜡种类、虫态和数量,折百网虫量,各地选择1 种~ 2 种适于当地寄……
……